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族谱知识 > 浅谈对两周之际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粗浅看法
浅谈对两周之际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粗浅看法

发布:2020-07-13  来源:申氏网  浏览:2182次

浅谈对两周之际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粗浅看法
申志新
[内容摘要]
两周之际,风云变幻,天灾人祸;周幽王二年,岐山大地震,三川竭、岐山崩,幽王刚愎自用荒淫怠政,重用奸佞权臣虢石父,疏远皇父卿士,宠信褒姒,废申后并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褒姒子伯盘为太子,太子宜臼奔西申。为斩草除根,发兵围西申,缯人降犬戎趁机攻占镐京,犬戎兵在骊山下戏水畔杀幽王与伯盘。宜臼在西申被拥立天王,幽王弟余臣被帮君诸正拥立为携王,两王并立。宜臼东迁成周洛阳,东周开始。“二十一年”晋文侯杀周携王,两王并立时代结束。东周王室衰弱,历史进入“政由方伯”的春秋争霸时代。社会动荡,诸侯征战,人们流离失所,由此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诗经》,三百篇诗经作品比史书更加真实地描述了当时各阶层人们绝望、彷徨的心理写照。
[主体词]  宗法制、周幽王、褒姒、申侯、宜臼、两王并立、周亡王九年
[历史背景]
一、神权法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保证;
二、周孝王篡权夺位、开“礼崩”先河,周厉王止谤、“共和行政”动根基
三、宣王中兴“昙花一现”,幽王“废嫡立庶”终酿祸端
[争议焦点]
一、“烽火戏诸侯”记载真实性争议!
二、申侯真的是中国第一个“带路党”吗?
三、联合犬戎杀周幽王的“缯人”和当时的“缯国”和“曾国”是一支人吗?
四、周平王宜臼的“称王”和“平王元年”及“两王并立”争议。
五、对“周亡王九年”的争议。
六、平王东迁的时间争议
七、周携王被杀年代的争议。
[论据陈述]
二 、申侯真的是中国第一个“带路党”吗?
《国语•晋语一》载晋大夫史苏说:“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
《国语•郑语》载周太史史伯曰:“王欲杀大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大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
《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史记·秦本纪》记载“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穆王之后二百有馀年,周幽王用宠姬褒姒之故,与申侯有却。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遂取周之焦获,而居于泾渭之闲,侵暴中国。”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记载“时幽王暴虐,妄诛伐,不听谏,迷于褒姒,废其正后,废后之父申侯与犬戎共攻杀幽王。”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时幽王昏虐,四夷交侵,遂废申后而立褒姒。申侯怒,与戎寇周,杀幽王于郦山,周乃东迁洛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
今本《竹书记年·幽王》记载“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
以上是史料里边关于申侯联合缯人、犬戎杀周幽王的记载,虽然其它一些史料也有记载,但多数属于引用。
根据以上史料记载,周幽王废太子宜臼后,宜臼奔西申投奔外祖父申侯,申侯怒,联合缯人和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当时畿内诸侯因为幽王“烽火戏诸侯”,而以为又是“逗褒姒笑”不来勤王,导致周幽王被杀。
针对以上记载,清代学者崔述认为,西申不可能联合缯、西戎来攻伐周室。理由有三:第一、身为臣子的申侯不可能攻伐周幽王,从幽王与申侯的关系来看,“申侯之于王,君臣也,王逐宜咎(臼),听之而已,申侯亦不应必欲助其甥以倾覆王室也”。第二、即使申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攻周幽王,后来平王东迁时其它诸侯国也不会帮助平王。崔述说:“君臣,父子,天下之大纲也;文、武未远,大义犹当有知之者。况晋文侯、卫武公,当日之贤侯也,而郑武公、秦襄公亦皆卓卓者,宜臼以子仇父,申侯以臣伐君,卒弑王而灭周,其罪通于天矣,此数贤侯者当声大义以讨之;即不然,亦当更立幽王他子或宣王他子,何故必就无君之申而共立无父之宜臼哉”?第三、退一步讲,就实力而言,申、戎也没必要联合。崔述认为,“戎之力果能灭周,亦何藉于申之召乎”!
笔者非常赞同崔述的观点,也认为申侯不可能联合犬戎杀死周幽王,尤其是根据《竹书记年》记载,幽王叔叔郑桓公也是和幽王一起被杀,而郑武公却在西申拥立宜臼为“天王”,后娶申侯之女为后,这在当时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假如幽王和郑桓公是被西申、犬戎联兵所杀,申侯、平王就和郑武公有杀父之仇,作为当时贤者的郑武公是不可能拥立宜臼的并娶申侯之女为后的,他完全可以拥立幽王他子或宣王他子(周携王余臣)为周王,这也是笔者在没有看到崔述文章以前,就存疑的关键点。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竹简,被称为“清华简”。2011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出版,该书收录的是清华简中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系年》,其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弗畀,鄫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从清华简中,我们不难看出,申侯并没有和犬戎一起攻杀周幽王,是周幽王先会盟诸侯围攻西申,要求西申交出周平王宜臼,西申不交,双方僵持,这时候缯人“乃降”西戎,缯人和西戎攻打周幽王,杀周幽王于骊山下。
既然西申侯并没有联合缯人、犬戎杀周幽王,为什么《史记》、《吕氏春秋》等史料会这样记载呢?按照《竹书记年·幽王》记载“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原来,在周幽王废太子宜臼后,宜臼跑到西申,周幽王九年,西申申侯与缯人和西戎建立友好往来关系,这也是后来《国语•郑语》载周太史史伯曰:“王欲杀大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大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史伯这句话是当时的真话还是后人杜撰目前已不可考,但可以看出当幽王九年,西申申侯与缯人和西戎建立友好往来关系之后,西周王朝的危险局面已经形成。因为有西申通好缯人及西戎在先,所以当缯人和犬戎联合杀幽王后,申侯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袭杀幽王的“罪魁祸首”。
通过清华简《系年》的记载,可以看出,西申申侯并没有联合缯人和犬戎攻杀周幽王,虽然在周幽王九年,西申申侯通好缯人和西戎,但通好并不代表建立军事同盟,因为建立军事同盟就是反叛西周王朝,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作为老谋深算的申侯不会去办这样的蠢事。周幽王之死是因为他想“斩草除根”,会盟诸侯围困西申,而犬戎正好趁镐京兵力不足,顺泾水而下,与降兵缯人一起抄后路袭杀周幽王。
综上所述,《史记》等史料记载申侯、宜臼联合缯人和犬戎攻杀周幽王,应该是后人猜测或者东周的诸侯国信使故意栽赃给申侯,是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为先人们弃主逃避犬戎兵或者投靠自己的新靠山而所捏造的虚假故事。也是各个诸侯国不把东周周王当成天下共主的先天借口,应该不足为信。

上一篇:家谱知识
下一篇:九五创修通谱后记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