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姓氏文化 > 《申姓文化史志与族群研究》之务川申氏源流篇
《申姓文化史志与族群研究》之务川申氏源流篇

发布:2025-03-19  来源:务川申氏  浏览:332次

《申姓文化史志与族群研究》

之务川申氏源流篇


章:申姓的起源


现代申氏来源有三


一、主源是申伯之后


《元和姓纂·卷一·真韵》对申姓起源的原文:申,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封于申,号申伯,周宣王元舅也。其地南阳宛县,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一些出土青铜器铭文(如西周“申侯簋”、“申伯禹鼎”、“仲爯父簋”等)均可佐证《姓纂》中“申伯”的记载。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申氏出自姜姓。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封于申,世为诸侯。周宣王时申伯入为卿士,以功锡谢邑,卒谥申公。”


《务川火炭垭申氏族谱》:按申族祖泒演自上古炎帝神农氏,名召年。母曰安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帝。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承庖羲之木,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后黄帝时,神农氏子孙世主太岳之祀,尧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祭。岳之尊者:东岳岱山,南岳霍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是也,述诸侯之职。至舜封四岳于申,或封于吕,申吕皆采邑也。有州、甫、甘,许、齐、纪、怡、向等国并为诸侯,总领方岳诸侯而奉岳神之祭……世有国土,其后遂以国为氏。

 

二、芈姓申包胥后代


《通志·氏族略》载:包胥,楚大夫,食邑于申,因以为氏。有研究说此申应楚国之县邑,非古申国


三、少数民族改姓申


清未民初,有满族姓氏“申佳氏”、“申穆哩氏”改姓申。明清时,苗族因与汉族杂居、土司压迫、官府户籍登记等原因,逐渐采用申姓。湖南湘西《永绥厅志》载,部分苗族因“申”与苗语姓氏发音相近而改姓申。彝族原姓氏“申底”“申纽”简化为申。《施府府志》载土家族“舍”姓改申姓。恩施屯堡乡土家族仍使用土家语称谓。蒙古族姓氏“申图德”、“申吉特”、“申巴图”等简化为申。朝鲜姓氏“Shin”因音近登记为申。北方锅申(曰改申)中有一支系自称铁木键后裔,属蒙古族改申姓;依据是道光年间一碑文,其上己无法追溯。


章:申姓得姓始祖


一、《左传·隐公元年》记载申侯为周宣王母舅,申姓始祖。申侯原伯爵,即申伯。《左传》《国语》中记载申侯引犬戎灭西周,保周平王开东周有功升侯爵,可见周宣王母舅是申伯,平王母舅亦申伯(侯),显尔易见这是两代申伯。若细化,得姓始祖应定为周宣王时的申伯。


二、务川申氏族谱中也有关始祖申伯的记载:为西周重臣,辅佐周平王中兴。  


三、河南南阳申国故城遗址考古报告可佐证申国地理与早期活动。

 

章:申姓延伸的姓氏


一、《申氏宗谱·卷一》记载申姓分支演变为“申屠”“申叔”“申鲜”等复姓。《元和姓纂》载:“申屠,姜姓,本申侯之后。支子居安定屠原,因氏焉”。据考,申氏改申屠氏不是申屠氏主源。


二、《诗经·大雅·崧高》载:亶亶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周宣王为了强化南方统治,封母舅申伯于谢邑,(今河南南阳唐河县)建立姜姓谢国。南阳谢营村发现谢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谢伯”,佐证了封国的存在。《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灵王“迁许于析,实城父,迁城父于陈,迁方城外人于许,迁谢于荆山。”谢国遗民以“谢”为氏,形成中原谢化主源,后裔尊申伯(谢伯)为得姓始祖。


三、芈姓申包胥后代改为包氏     


依据《永乐大典》辑本和《四库全书》辑本可综合整理出《元和姓纂对包氏起源的,核心论述如下:包氏“出自芈姓,楚大夫申包胥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关于申包胥后裔改姓“包”,汉代以前史料无直接佐证,但多见于成书唐宋时期的《通志·氏族略》。《史记·楚世家》中亦未提申改包。北宋包拯家族谱牒自称为申包胥第35世孙,今合肥出土的《包拯墓志铭》载“包之先,申包胥裔也。”但唐宋谱谍攀附名人现象普遍,申改包还有待更多包氏谱谍来佐证。

 

第四章:务川申氏概述:


播迁分布与人口统计


隋唐之际,申姓一支自河南入藉江苏,其后裔中的一支入藉金陵苏州吴县。元成宗大德初年,此支后裔申宝庆历官楚省,后由其孙世隆公迎养于务川,即我务川申氏一世祖。


务川申氏老谱载:世隆公官拜贵州大万山长官司长官,谨记孝德,常思养有情,时怀报恩心,元朝中后期任贵州务川三坑巡检司巡检后,迎祖父宝庆公、父有福公于务川颐养天年。宝庆祖墓茔墓碑确切《原有老碑),之后辈秩世系准确连贯。史事记载清晰,此则我务川申氏之正源正本。唯此,凡宝庆公后裔即以务川大坪火炭垭为祖籍地,宗亲族人不论迁出务川与否及现居何地皆统称务川申氏。由此务川申氏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绵绵不绝。


自宝庆公入居务川后,凡七百余年,历三十余代,如今后裔己有十多万人。除务川县本地居住七万余族人外,部份族人因任官,创业及其他原因而迁往他地居住,繁衍至今己达三四万余众。据不完全统计,到二O一八年十二月止,族人聚居达五十人以上的分别是贵州省务川县、正安县、湄潭县、道真县、风冈县、余庆县、汇川区、红花岗区、德冮县、思南县、沿河县、石阡县、兴义市、册亨县、安龙县、黄平县、瓮安县、贵阳市,重庆市黔江区、涪陵区、武隆区、酉阳县、彭水县;湖北省恩施市、咸丰县;四川省会理县、西昌县、荣昌县、冕宁县;云南省昆明市、维西州、元谋县;黑龙江省呼玛县;广西自治区河池市等等。

 

章:务申的郡望、堂号


一、务川申氏郡望“琅琊郡”。老谱没详细记载,历史资料欠缺,从现有资料推而论之,为“琅琊郡”。


二、务川申氏堂号“忠孝堂”。此“忠孝堂”非申鸣之“忠孝堂”,实则另有来源。务川申氏六世祖申祐,死节土木堡,后明万历帝敕封“忠孝义”三烈名臣,故务申族人世代引以为荣,取“忠孝”为堂号。

 

章:务川申氏世系与家谱“字辈诗”


一、务川申氏前三世世系:


宝庆→有德、有禄、有福;有德迁重庆市酉阳;有禄迁云南省;有福徒务川,有福→世辅、世隆、世奇、世良、世华、世彪


二、务川申氏“字辈诗”


统一字派从十七世起,由时任福建直隶州大田、德化县知县;举人申允继撰拟,嘉庆帝旨准特授二十字老字派:


奕允文章尚,懋修学有恒,可知昌必久,世序广贤能。


2023年,根据务申族人的发展延续,族谱编修委员会确定续增二十字新字派:


崇道千秋继,秉义常明仁,立信弘至理,厚德载乾坤。


此二十字派从务川申氏第三十七世起统一启用。


章:家规、家训、家风


自宝庆祖入居务川,七百余年衍我务川申氏三十余代。列祖屡创辉煌,忠孝义敕命褒封垂留青史,名人传记传颂于世,灿烂文化铭之以文。后裔子孙继往开来,务申文化络绎传承。历经数百年沉淀,忠孝义恭谦、仁义礼智信已成我务申族魂。忠孝传家、尊师重教、勤耕苦读、正直为人、清廉为官、诚信待友、和睦邻里之族规家训日臻完善,历久弥坚。现将务川申氏族规家训彰明于下,供族人铭记遵循。  


一、族规


忠诚于国、严守法度

恪尽孝道、尊老爱幼

教育子女、以德为重

诚实守信、仁厚待人

祖墓祠堂、祭奠缅怀。


二、家训


夫妻互敬、相濡以沫

弟兄妯娌,团结和谐

自谨自重、惜己爱家

亲族邻里、和睦善处

慎重交友、义气有度。


凡我族人,何时何地,是长是幼,为官为民,务要铭记践行族规家训,传承弘扬我族辉煌,以促我族世代昌盛。


章:故国故里


一、河南南阳申国故城遗址考古报告及复原图(略)。

 

二、务川申氏祖居地龙潭村古建筑群  


龙潭古寨,原名“火炭垭”,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迄今为止,务申族在此繁衍生息700余年,“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族村寨”。



章:家庙宗祠


1. 务川县城申忠节公祠(清代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务川龙潭村申祐祠(现代建筑,附属申祐广场)。  

 


章:务申六世祖申祐  



申祐,字天锡,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农历七月二十五生于贵州省务川县大坪火炭垭(今龙潭),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农历八月十五日殉难于“土木堡之变”,四十六岁而英年早逝。明正统十年乙丑科三甲四十七名进士,官四川道监察御史。小时击虎救父;中举后进国子监读书,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获罪大太监王拯,加枷于午门;申祐击鼓喊冤,愿以身代,帝悯其苦心,下旨放人。正统十三年,帝御驾亲征瓦剌,申祐扈从。败于土木堡,群臣因申祐和朱祁镇貌同,众推祐祖替身皇帝,穿龙袍乘銮驾突围,被瓦剌兵追上射杀殉难。景泰元年,代宗朱祁钰下旨五道,敕封祐祖父母,妻儿及本人。申祐虽“血溅帝衣”,“奈何天顺改元登初,竟忘代驾之命,通纪不挂一字,谥与萌典不及一言,而土木堡忠臣庙渺焉无闻,公道淹没……”。到了明嘉靖、万历年间,先是钦差广东兵巡道右布政兼按察司左参李谓抄录礼部尚书程敏政遗章《申侍御缺祀典谥荫奏议》,后巡按直隶督学政监察御史萧重望上奏《题奏缺漏申侍御土木堡忠臣庙名位疏》,万历帝亲批,“奉圣旨,忠臣申祐代驾死节,忠孝名臣实迹有据,本当优恤;速令入祠亨祀,谥荫着礼部议奏。”后经郭弘化、钟裕,韩如愈等御史、地方官请求朝庭为申祐修建了特祠,祐祖英灵入土木堡忠臣庙;思南、务川两地申忠节公祠、乡贤祠,享春秋两祀。清道光年,务川知县俞汝本重修申祐祠后,务申后代得荫祠生;在恩南府、务川县地方层面,申祐已拔高到“半圣”地位,也算与孔、孟、曾等圣人齐名。


十一章:申忠节公祠楹联牌匾选录


嘉庆帝旨授匾额文


忠孝完人节敦在三千秋完节高山景行流芳百世克昌厥后

取义成仁


                    ——嘉庆十一年丙寅岁 申允继奉旨受文  


郡人同乡官宦赠题匾额文


忠孝名臣  百世流芳 名登天府  尽忠报国

 

对联


节敦在三


断头续山河 一片丹心 可酬二祖三宗

死身安社稷 两间正气 不愧百行五常


                 ——明 思石道副使  金陵宗晚  申用嘉顿首拜题

 

岁有百死无二 共对君亲师 问孰是彝伦至德

生于三事如一 独全忠孝义 数公为大道完人


                       ——清 福建德化县知县  申允继沐手敬书

 

移孝作忠捐躯土木 全居报国血食牂牁


                       ——清道光辛丑仲冬谷旦  督学使钟裕

 

 

高山景仰


视死如归 七尺浮躯捐土木

欲生有甚  千秋正气壮山河


                     ——安化县知县 淮南后学  韩如愈顿首拜题

 

流芳百世


土木吊忠魂  千古英灵如在

春秋隆祀典  万年俎豆攸光


                 ——安化县知县  唐承祚顿首拜


忠孝完人


于殉节十六人中 独缺其名 无得而称  是为至德

从请祠三百年后 重修兹庙  奚斯所作  乃曰閟宫

 

千秋完节


虎口救父 剑下全君 生民以来 无此忠孝

天上游龙 人间瑞凤 霜露所坠  莫不尊亲      


                             ——代巡 胡平运 顿首拜题

 

                    

务川申氏申茂寒 申修忠

收集,整理并撰文

2025年3月23日

上一篇:中华姓氏研究会申姓委员会——申氏志
下一篇:【崧高诗社第七期】作品集(2025年3月24日)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