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族系女娲氏之女感神龙而生炎帝于姜水,初为姜姓,同尧时掌管四时四岳之事,历虞、夏、商、周,世有国土。炎帝泰岳后裔有吕,夏禹封吕后裔于墨台,称墨台氏。商汤时改封为孤竹国(河北卢龙南),孤竹国君封子申(今上海市黄浦江称春申江,简称申江)建立申国,世称申伯吕,后人以国为氏,其后申国灭。后裔又在商朝诸侯国任孤竹国君,长子申伯夷居于陕。伯夷后人一支,东迁中原,受封谢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和陕西少雒邑之南、湖北西部)重建申国。申吕为甘、许、戏、客、齐、纪、怡、向等国诸侯总领。历代衣冠不乏,流芳衍庆,生襄相继。夏商之间申吕之弟于屠原诸侯,申姓又别姓为申屠氏,商有申屠秋,汉有申屠嘉,皆族属也。
周时申伯夷之后,为周宣王之国舅,宣王之子幽王,又娶申后生太子宣臼,幽王又选美女褒姒,生子白股,废申后及太子,王欲诛之,宣臼出奔申国,申侯弗许王代之。申侯与鲁人召西夷犬戎攻王,王举烽火徵兵不至,被犬戎杀于马下。申立太子宣臼为平王,并将谢国之旁国并为申国。申详吕、姜谢章分别封为诸侯、卿士。申详吕、姜谢章齐强兵,立国邑于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县),故申氏又别称为琅琊氏。
申姓望族出于南阳、魏阳(魏都今河南临漳西南40里)丹阳郡。战国时有法家申不害。七国时申巫成、申鸣(忠孝名士)申包胥策于楚,由申不害为韩国相,在位15年。其为秦赢附马,建傅申子贤,避汉高祖吕后乱,佛袖旧山,八十岁羽化登仙后,祖申培八十三岁,汉武帝封为鲁国公。三国分争申陇、申仪为魏太守,传三十七代府居其后,祖申霞金,鼎称天师,一天宝(公元742年)封府台,祖申景洪直隶常州载苏州府吴县籍,至有宗年间申景澄厂官河南可检事元戎。元成宗大德初年(公元1298年)祖申有福厂官福建,刿使生三子,一为属中监察史,一为思南府五案二司,一吾祖申官禄为婺川三坑司巡检。
于明正统乙丑(1436年)祖申天佑进士,授监察御史,从跸死土木难,由申佑登继任商洛榜监察御史,册编隘入甲。
明清年代申时行,长州人,中状元,官居相位,政务宽大,世称长者。学士申刚,其族属也。
清朝申氏一门,名藉尤胜,申佳胤崇祯进士,官太仆丞,佳胤之子申涵光、涵煜、涵珍亦具知名。涵光以诗文闻名,涵煜以诗书画驰誉文坛,涵珍举进士,官巡检,诗亦佳。人称“畿南三才子”。
1610年满族入关建都立朝,重臣和地方高级官吏由满族担任,不服统治之域,战争此起彼伏。真可谓平地干戈乱如麻。
清雍正年间(1673年)川贵两省兵乱,瘟疫流行,人口减少,清兵平乱后,清政府动员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等省人民进入川、贵,相传为“湖广填四川”。我姓由江西省当时临江府新余县四十八“渠”之一“渠”的鹅掌大丘居住的五弟兄入蜀。其中有三弟兄在四川省涪陵县境内两汇、安镇、龙潭明家,有一弟兄在长寿县境内,有一弟兄在贵州省婺川县境内落业。故余族分支散居黔、蜀两省。
来川在龙潭明家落业的一世祖申芳有、佘氏扶母 氏,携子仕辉,祖孙三辈四人在蔺市坪堡子、长冲地带觅寻座落,但当时属于后批入川,扶老携幼,难于适彼氏土。母亲年迈病,旅途疲劳,死于长冲千口大桥头,葬于大桥头鹰嘴岩。芳有、佘氏又携仕辉前往,行至龙潭龙桥附近长生桥,小地名荒石桥插占佃田落座后,因房屋烧毁,移迁南川县乾丰场附近大合土屋基居住。
上述家史系祖宗口传,连同旧谱稽诸史册考证,缮成其牒增入家谱,使后裔乃知列宗功绩源远流长,以便承先启后,千秋万代永志不忘。
入蜀九世申长元
涪陵市政府督学 谨序
公元一九九六年八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