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族修谱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发布:2022-07-21 来源:网络 浏览:7577次
论家族修谱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纂修好家谱,修谱人的素质非常重要。如果要编纂一部合格的族谱,必须具备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编纂班子。这个班子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新编族谱合格不合格、水平高与低的关键。
一、谱牒界经过长期的实践,认为修谱也要像编史修志一样,其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史家之 “三长” 或 “四长” 条件。
“三长” 是指史才、史学、史识。“四长”是德、学、才、识。
近年来,关于编史修志写谱的 “四长” 基本素质要求,已日益为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和重视。德、才、学、识,已为当代社会所公认。作为修谱编辑人员,更应高度重视,决不能说与己无关,熟视无睹。
二、何谓 谱德、谱才、谱学、谱识?为什么修谱编辑人员要具备这四项基本条件呢?
所谓德,主要是指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这就是要坚持求实存真、秉笔直书的原则,具有刚正不阿,不屈从权贵,不主观武断,不为门户所左右的品德,以及具有秉公办理,不徇私情的 风范。二是具有淡泊名利,任劳任怨,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力戒急功近利和浮躁浮夸之风,绝不能私心太重把家谱修成个人的专著,为个人树碑立传,更不能在家谱里泄私愤,秉公修谱,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所谓才,主要是指修谱人员应有的业务才干,即要求我们要熟悉谱牒编纂体例,了解各种文体体裁和撰写章法,懂得编辑技巧,科学拟定篇目,归类合理,详略得当,注意交叉,砍去重复;在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都要有一点功底,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还要懂得一点出版、校对常识等等。这是让编辑工作不出现编盲和修谱工作沿着顺利方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所谓学,主要是指修谱人员的学问功底。除下功夫学习和熟悉谱牒学之外,还要了解与谱牒学有关系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地理学、伦理学、服装史、人物传记等学科知识,特别要努力学习、了解与谱牒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史学、方志学。当今世界是知识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修谱事业也要提倡面向“百科”,尽力将当代对我们有用的“百科”知识引进到族谱中来,以增强族谱的现代科学含量,使之具有时代气息。我们是临时拉来的“兵”,不可能成为多科知识的行家,但要求我们多少懂得一点,成为这方面的“杂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具有容纳 “百川” 的度量与宽厚的胸怀,在知识上不闹笑话,在业务上不出科盲。
所谓识,主要是指政治观点、指导思想和提出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就是要求我们将现在社会与家族悠久的历史与族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高氏族情特色的修谱指导思想,并应用这种思想指导修谱实践,去研究、探索和解决在新编族谱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新编族谱与旧谱的联系与区别,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如何处理新编族谱与群众、民族、帝王及国家之间的关系,谱牒学与史学、方志学的共性和个性。浅谈修谱底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读谱、用谱和评谱的活动等等。当今修谱事业也同其他著书立说一样,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点,就等于一个人没有灵魂似的,就无法处理好在新编族谱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不可能比较客观而准确地编纂族谱,就不可能把族谱编纂成为一部系统而科学的家族信史。
三、上述的 德、才、学、识 “四长”,虽各有侧重,各有区别,但它在内在联系方面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修谱编辑人员,特别是编纂委员会主要领导者和主编,不仅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专家学者的高职身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编纂出一部合格的或水平较高的族谱来。也就是说,修谱人员,不仅在自身品德修养上必须循守史家秉公之义、公平持正的原则,不为外力影响,始终坚持实录,而且对个人才能具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必须兼备才、学、识三者兼长。“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乌足以辩其利害,明其善恶。”力戒夜郎自大,自诩为“专家教授”、“正统地位”、“武林第一人”。
前面谈到修谱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是靠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和勤奋积累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修谱进程中,切实要抓好几件事:
一是要心胸宽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认真物色具有“四长” 条件的人才。取各人之长,能者为师,开展互教、互学活动。力戒有人为私欲拉帮结派把“文研会”、“宗亲会”和“修谱会”搞成帮会,称王称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力戒有人利用诚实善良的宗亲们怀揣的一片热心、孝心、爱心所出的力出的钱为个人谋取名利。
二是在认真阅读和剖析自己历届族谱的基础上,提倡开门修谱,走出去,“参之欧、苏、程、以来及近代之名家之谱”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者聘请其他姓氏确有专长之人士。要保证质量,必须力求史实要准确,文献出处要明晰,评述要恰当,文字要精炼,行文、标点要规范。对全书各篇章交叉重复的文字更要瞻前顾后,既要兼顾照应,又要各有侧重。事实记述、纪年不能前后矛盾抵牾,图表文字中的数字要统一、闭合。只有开门修谱,把编委过目,总编审定的谱牒电子稿发给所有编委和各地宗亲会或各支系宗族,认真通读一遍,核对求是,秉公存真,才能把差错减少到最低,才能避免总编个人的局限性、片面性、独断行,才能真正保证质量,使交付出版社的书稿是一部真正做到“齐、清、定”的书稿。使我们的家谱,真正成为经典之谱,无愧于祖先的恩典,无愧于宗亲的期盼。
三是边干边学,编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开设专题讲座,请进来,进行讲学。认真召开审稿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培训修谱人员。
总之,在刻苦学习与认真实践中,不断提高修谱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培养与造就一批有志于修谱事业的骨干队伍和从事谱牒学研究的学者,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有的家族修谱不尊重知识,不讲究人才,不诚聘真正的专家教授领修,不认真总结经验,不把学习和培训修谱人员当成要务来抓,是很难搞好修谱工作的。
回顾历史,一些较好的族谱多出自那些学养较高兼有著书立说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之手,而有些族谱,往往聘请粗识文字的乡学村塾捉刀,良莠不齐,内中不乏冒宗乱祖,妄加攀附,以缘饰门阀者。谱本以传信,反而传疑,常为学者所不屑”。
盛世修谱,民族复兴。现今社会谱牒事业也同祖国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一样,进入最辉煌的发展与繁荣时期,把建设一支又一支具有德、才、学、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谱牒队伍,作为常抓不懈的要务,才能承担与完成时代赋予的谱牒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编纂出优质谱书,奉献给广大族众、社会和国家。这是谱牒界和族谱编辑人员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