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
分布地区
西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东汉时移治离石(今山西离石)。 荥阳郡:三国魏时分河南郡置郡,治所在今荥阳。 河阳县:汉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 北地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省宁县西北),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历史来源
毛姓,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6。2007年毛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7,在台湾毛姓则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毛」源出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姓,本姓姬。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一说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河南荥阳。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2.以封邑命姓。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3.赐姓及少数民族该姓。4.子姓毛氏,《世本》中有载,髦子姓。武王封姬郑,应该是在灭亡子姓髦国的基础上再封的。
历史迁徙
毛姓是由周文王家族分封而来,其分封之地均在长江以北的黄河流域等地,也就是说毛姓早期居住活动之地主要在我国的北方。西周时周文王之子郑从最早的封地今陕西华县转封到今洞南宜阳(即毛泉)的毛国后,便以国为姓,产生了毛姓。公元前524年毛氏家族内部发生变乱,周卿士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为毛伯,称毛伯得。毛伯得是支持周王子朝的,王子朝在公元前519年到516年执政四年,他被支持敬王的晋军和召伯盈等打败并驱逐出王宫,王子朝只好于公元前516年10月携了毛伯得、尹氏固等大臣带上周朝的典籍投奔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北)。这样,由于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争,袒佐王子朝,以失败而逃楚,致使毛国被宣布灭亡,其地被并人东周版图,但其后世子孙仍以毛为姓,只有少部分进入长江以南,大部分仍留在北方。
毛伯得当时亦带了自己的亲属及家将文官迁徙到楚国,以他为首的这部分毛氏家族成员就在汉水流域生息繁衍,其中有一支迁往庐江(今属安徽)定居,东汉时以孝行著称的毛义就是这支的后裔和代表人物;另外有一支迁徙到了巴蜀(今四川),汉代的巴西郡(郡治在今四川阆中县)丞毛植就是这支毛氏的后裔和代表人物。
毛姓的另一支迁徙到了吴国都城吴(今江苏苏州),因为吴国也是周族的宗亲(始封吴者为周文王的大哥太伯),有共同的血亲关系,而且估计毛国和吴国的首领有较好的关系,所以吴国才接纳。从毛氏人吴即被命为吴大夫,后又封公,也可看出这点。可惜好景不长,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因中了越王勾践献西施的美人计,不听忠言而亡国,毛氏于是归隐山林,后代不甚发达。毛姓再有迁徙到山东的,代表性人物有西汉山东泰山人毛莫如(字少路),他在哀帝刘欣执政时担任光禄大夫,是有名的儒者和清官,后来担任常山太守,有政绩;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毛思义,为山东阳信人,官永平知府、副都御史、应天府巡抚。
秦汉以后,毛姓在西河、荥阳形成两大郡望,后来分布全国各地的毛姓都是由二望发展而来的。约在汉唐时期,一支毛姓人从中原地区迁居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繁衍。唐贞观进士毛俦在授宏文馆校书郎后不久任岳州太守,成为湖南平江毛氏的开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