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家族动态 > 三坑巡检司职官考证(与务邑申氏关联)-谢启位
三坑巡检司职官考证(与务邑申氏关联)-谢启位

发布:2020-07-13  来源:务川申氏  浏览:5875次

文/谢启位(贵州省务川县地方志办主任)

目前为止,最早记载三坑巡检司职官当数《土官底薄》、《明实录》,其次民间《务川邹氏族谱》、《务川申氏族谱》、《务川正南桥谢氏族谱》均有零星记载,从元朝末年至成化年间,明以前的职官无考。

(一)申世隆(1290-?)明朝首任


《四库全书•土官底簿》(以下称土官底薄)卷下第71页:“都濡、五堡、三坑等处巡检司巡检:申世隆原三坑圗人,前任大萬山長官司長官。”这个底簿解读为,申世隆先任大万山长官司长官,后转入三坑图任三坑巡检。《湖南通史古代卷》明代湖南P529:“元末五寨长官昭信校尉田儒铭,于明洪武元年(1368)率5子2孙,首先献地,并帮助进剿周文贵,招降中林、验洞、万山、草子、朗溪等处苗人,遂授沱江宣抚使,‘以五子从征有功,各赐土分守。’”这可间接证明申世隆正是此时(洪武元年)及以前,任于大万山长官司长官,并在田儒铭的劝导下,投诚朱元璋,并得以并转任务川县知县。至少在洪武五年前申世隆去世,荫其子申应斌任三坑巡检。《土官底薄》不载,说明其是在洪武五年前得任,因为土官底薄也只记洪武五年后的事。

《嘉靖贵州通志》卷一载:大萬山長官司,元置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军民宣抚司。《铜仁府志》《万历贵州通志》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大万山苏葛办等处长官司为大万山长官司(治今贵州省万山特区)。考明初思州宣抚司属下多个长官司长官,均为元末原官,如《中国土司制度史下编①》第764页:乌罗长官司长官杨金万,洪武初年归附仍授本司正长官。推之,申世隆是于元代末任大万山苏葛办等处长官司长官(正六品)。投诚后,得改任务川知县,品秩及明初复授旧朝遗官的规定都相符。申氏谱所载:“世隆南征有功,因官入籍黔省。”又“始祖世隆入黔任务川县令,…”。因此只能推断申世隆是任大万山苏葛办等处长官司长官(六品),其于洪武元年投诚后,或转任务川知县,随即去世或致仕,荫其子申应斌任三坑巡检(从九品),并于其间卜居火炭丫。巡检是从九品,而申世隆是六品,这也可证明申世隆并没有获得土官认可,朱元璋对元朝投诚的官员,均保留其原品秩,并可享受荫一子入官的待遇。按明初荫子规定,六品官荫子只能为从九品或不入流的杂职。结合《土官底薄》的记载与申世隆祖孙三代的任职记录,推定申世隆为申氏入务邑始祖,因官入籍。其卜居火炭丫与任三坑巡检十分关联。

《万历贵州通志》载:谢鼎新,本县官籍,前元任本县知县。男,谢复隆,以宣慰田仁智保任主簿(仁智卒于洪武九年),三世孙谢政弼,以田大雅保任思南千户所百户(与《土官底薄》完全一致)。因田仁智是首任思南宣慰司宣慰使。从谢鼎新儿孙获保举袭职情况来年,其于前元任务川县知县之记载是可信。


从谢鼎新(六品)其子谢复隆(六品)孙谢政弼(六品),袭职保留原品秩,是属土官承袭方式。申世隆为正六品,而其子为巡检(从九品),说明申世隆不算土官,没有享受土官承袭的待遇。只能符合明初“廕叙递降(《大明会典》卷之六•阴叙)”规定,正六品官员,可荫子于未入流上等职内叙用的规定。这更加确定了申世隆卒于洪武初年的推断。

(二)申应斌(1325?-1402)袭任都濡五堡三坑等处巡检司巡检。


申世隆之子,名申应斌,是否得以继任三坑之职?目前未能查阅至相关记录。但申世隆卒于洪武初年(1368),那么直到永乐元年(1403)四月申俊继任三坑巡检职,间隔近三十年时间,如果此期为别姓任此职,那么可能就没有永乐元年四月申俊继任之事了。因为土官底薄也只记洪武五年后的事,所以推断,申应斌应该是在洪武五年前就任三坑巡检,得到思南宣慰司田氏的保举而任三坑巡检职。申应斌,邵阳申氏谱载,原名申儒葵,寓意将来不要象其父世隆那样做个武官。可是后来只能荫袭巡检职(武职),所以儒葵改为应斌。这个推测十分可信。

那么至少可以证明,申应斌死于永乐元年。申氏族谱载:申朝奉生于宋开庆元年(1259年)已未岁正月初二寅时,卒于元大德三年(1298)已亥岁,失寿四十一。据邵阳申氏谱载,申朝奉于1290生世隆,即申世隆至永乐元年时已经112岁。这显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申世隆之子申应斌是一定于洪武初年,因父官六品而得以荫官任三坑巡检司巡检职务的。洪武年间,对西南各地方官,不管是从元代世代承袭的,还是因功授官的,后都承认其世袭。故至永乐元年定为申应斌卒年后,随即其子申俊得以继任三坑巡检之职(土官的承袭方式),故申应斌的卒年推断为永乐元年,是完全可信的。

(三)申俊(1355?-1428)于永乐元年任三坑巡检司巡检

《土官底薄》载:“申俊,係世隆孫男,該宣慰使田大雅,舉保到部,永樂元年四月除授前職。”考《明史》载,田大雅为洪武十一年袭职(思南宣慰使职),永乐元年(1402)刚好在建文帝对巡检司进行大量的裁撤,务川只保留了一个“三坑巡检司”。所以此时职名与洪武十三年前的名称是一样的,故称除授前职。

从建文帝三年(1401)“省思南府都儒、五保、三坑等处巡检司为三坑巡检司及婺川县丞簿各一人”起,务川都濡、五保、三坑等处巡检司已经撤销,仅保留三坑巡检司,且为土官(其继任过程都列入土官底薄)。

(四)申天棋(1385?--1442)于永乐二十六(1428)年袭三坑巡检。

      申天棋,为申俊长子,是任职正史无考,但前述务川县境内几个大姓如邹、申、谢族谱均有记载,邹、谢二谱是以婚嫁记载而载明申天棋为巡检。

申俊自永乐元年四月除授本职至永乐二十六(1428)年寿终(也是七十以上),由其长子申天祺继任,至正统七年(1442)去世。


(五)申祐(1402-1449)于正统七年得袭职

《土官底薄卷下》:“正统七年保男监生申祐袭职,本部参得不系世袭,奏准立案。”此时为什么要保申祐继任,而不保申天祺的儿子继任,其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三坑巡检司已经明确为非土官性质了,名义上朝廷坚持不得世袭。保申祐任,是因为申祐具备出任流官的功名(正统三年时已经考得举人),所以贵州布政司,按察司审查,符合承官条件,才结状保任申祐到吏部。如《土官底薄》载:正统七年保男监生申祐袭职,本部参得不系世袭,奏准立案(表明虽然不得世袭但不是批准申祐任此职)。申祐正统七年入国子监后,才获得贵州三司提名,以监生身份拟任三坑巡检,虽获得批准,而申祐本人并未到职而是继续国子监的学业。此期巡检之职亦可推定实际是申秧在履行。


(六)申秧获贵州三司保举提名拟任三坑巡检司巡检。

景泰四年,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保嫡孙申秧袭职,本部仍参得不系世袭,三月二十九日奏准发回为民。这表明三坑巡检司已经是流官性质了。但申氏谱,邹氏谱均载申秧为巡检,这个记录也有可信的一面,因为作为任朝廷命官没能通过,地方为维持三坑巡检司的工作,可能采取变通的措施,所以申秧实际行使了三坑巡检工作。

也表明申祐之任职,不是承袭,而是授流官的,为了驱除“申祐承袭申天祺的巡检之职”的表面现象,吏部特加“本部参得不系世袭”。所以有后来的景泰四年三司瑞保申俊的嫡孙申秩承袭时,有“奏准發回為民”的彻底否决了承袭。

综上所述,申氏任三坑巡检司巡检更替时间表为:


申世隆洪武元年投诚转任务川县职,随即致仕荫子申应斌(洪武五年(1372)以前任→申俊(永乐元年四月起任)→申天祺(洪熙元年任)→申祐(正统七年任)→申秧→改流官任(非申姓)。


附有关史料:

《嘉靖贵州通志》务川条载:三坑巡检司巡检一员,吏一员。这说明两个史实,一是都濡、五堡二巡检已经废止了,二是巡检为流官,因为没标明土巡检字样。

《万历贵州通志》公署载:都濡、五堡、三坑等处巡检司,府北三百七十里,隶婺川县。职官条载:三坑、偏刀、板桥三巡检司各巡检一员。


《道光思南府续志》载都濡五堡三坑巡检司巡检:杨明善、袁正安、王廷佐(四川人,持守清能。升开封府知府)张冲霄、袁万春(嘉靖)杨达。

《大明会典》卷之六 【土官承袭】土官承袭、原俱属验封司掌行。洪武末年、以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官。皆领土兵。改隶兵部。其餘守土者、仍隶验封司。凡各处土官承袭。洪武二十六年定、湖广四川云南广西土官承袭、务要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并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移付选部附选。司勋贴黄。考功附写行止。类行到任。见到者、关给札付、颁给----这是因为《土官底薄》为兵部所存底薄辑录成册,所以洪武时期申祐曾祖世隆、祖应斌的任职不详。


上一篇:古申国历史与地理论考
下一篇:历史文献数据库与申姓(申时行)有关的文章(2)全文收录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