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祖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姓氏起源的历史源远流长,姓氏在历史上不仅是血缘的标志,家族的徽章,还表现了门第思想,宗法观念,是民族融合的表征。这门古老的姓氏学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和氏在古代是有区别的:姓的产生远比氏早,姓产生于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母系社会。在母系的社会中,以女性为首领,女性首领姓什么,她的子女也姓什么。所以都带有女字旁的如:姚,姜,姬,姒,妫,赢等。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同姓人是不可以通婚的,另外姓氏与图腾崇拜有关,图腾是一个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如山,水,云,河,牛,马,羊,龙等。同一个图腾的姓氏同样不可以通婚。
氏的产生是在父系社会,如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他们都是父系社会中英雄人物。如黄帝轩辕氏原属于【姬】姓部落的人。在商,夏,周以前,姓与氏分为二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个历史阶段规定:【氏同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姓同而氏不同者不可以通婚】。这就起到了【明血缘,别婚姻】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了人民素质,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到汉朝【姓】与【氏】的含义才开始不像上古时期那样严格区别,【姓】和【氏】也开始合二为一了。
黄帝是上古时期的轩辕氏部落的首领(即现在的一个姓叫轩辕)为什么黄帝姓轩辕呢?因为轩辕是天鼋,它是一种善变的神异动物,有麟,有角,有爪,能走,能游,能飞的龙,并且具有兴风降雨的能力,黄帝就是以这种威力无比的龙作为图腾。黄帝擅长游牧耕战,又善于团结其他部落,定居中原后,逐渐强大。形成二十五个部落分支,他与炎帝组成统治部落的总首领,各个部落的人,也都变成了炎帝和黄帝的后裔。以后的不断繁衍生息,产生了许许多多姓氏。从源头来讲都是一个祖宗,一个姓氏,都是炎黄子孙,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今,我们炎黄子孙到底有多少姓呢?据《中华姓氏府》统计,总计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98个,三字姓127个,四字姓6个,五字姓2个。
我们百姓宗祠编写的【百姓寻根】,分别介绍了姓氏的起源,繁衍迁徙,望族居地和堂号,宗族名人等部分,使每个寻祖探源的中国人,能从【百家姓寻根】中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老与历史的悠久,在了解和缅怀古国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的同时,也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提供寻根探源的线索。在趣味盎然的【姓氏文化】漫游中惬意的享受一番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基于此,为之序。
摘自国家档案局《百姓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