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宗亲们:
族谱承载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文献载体就是史、志、谱,也就是: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可见编修家谱意义之重大。族谱家谱的最大特点是记载血缘相承的世系为主,是古今同族人群有序刻名的巨碑,它为芸芸众生集体留名,以最广泛的人众为书写对象,只要是同一祖先的裔孙,不论官民贫富都在世系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堪称天下最具人情味的大书。还可细分为以下几点:
一、溯源留根
江河奔腾不息因为有源,大树枝叶茂密缘于有根。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名就是这个本。人生在世几十年,总要静静地离开,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还记得祖先是谁,说明你没有白活一世,你的子孙没有忘本。有很多人为父母、先人树碑立传,一是表达孝心,二是不忘先人。世代变迁,人为损坏,碑也找不到了。先祖名字流传,主要依赖修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辜负先人养育之恩?
二、缘亲存档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同族人的寻根意识,是家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有他的根。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回到家乡也喜颜于色豪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达官贵人也以‘衣锦荣贵’为最大乐事。有了家谱,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都有记载,如本族来由、远祖世系,先人事迹,新老字辈等,就算你要给子女取个好名字,了解本族先人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家谱在手,情况一目了然。
三、教子育人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家谱中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本族后人的言行。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它能很好地陶冶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让亲情不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冷淡,让沟通不再因时代的不同而产生隔阂,让血缘关 系不再因“无谱可寻”而杳无音信;不再因“物欲横流”而被遗忘……;让每个家庭成员用爱心灌溉,建立起汇聚亲情、友情的家族树。这就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四、血亲联情
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在国际一体化进程中,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为了自己的理想都会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无论你居住何处,天南地北、城市乡村、富贵贫贱,通过族谱,使同一血脉的族人更进一步加深了解。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血肉亲情一定会更深厚、更亲切。古有“敬宗收族”的习俗,“敬宗”当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体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使族人更加团结,让家族更加旺盛。
五、承前启后
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本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要通过修谱一代代地传下去,以作为永久的纪念,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对后人而言,要给他们留点什么呢?是金钱、房屋吗?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能留下的只能是精神财富、祖宗品德。把知识财富留给他们,溶在家谱之中,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通过修编族谱,促进宗族文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为家族修编族谱做出新贡献。祝宗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都江堰申氏宗族理事会宣
理事长申光裕撰写
201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