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西)君长子,炎帝之后。父死时,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嗣君,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举兵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严辞拒之,后经牧野之战,商纣自伐,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避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南),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建立申国。春秋初,申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申姓。他们尊伯夷为申姓的得姓始祖。
日憬。据晋冀豫交界地区的部分申姓族谱记载,当地申姓祖先来由是蒙古皇族后裔、元朝末代潞王曰憬。据“故元潞王太始祖壕公墓志铭”记载和《元史》“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赐太宗窝阔台玄孙、阔出之子小薜大王牧地于潞州上党”的推断、考证,上党申姓始祖当为元皇的窝阔台宗族后裔。当时明军北上势如破竹,“元帝迂往和林,兀裔杀戮殆尽,公藩潞乃携眷避兵屯留,而绛州,为存宗嗣计,故改曰姓申,折铜锅十八块”。其十八个儿子除了最小的儿子随蒙古风俗留在父亲身边外,各自出走,迁往山西各处。后明代建立,几次移民中,此支申姓后裔又随移民迁往各省。以晋冀豫鲁苏最多。现今当地申姓多称自己为“铜锅申”,“锅片申”等。(据当地另外一支申姓家族分析,之所以改姓申和当地的另一支汉族申姓曾任北魏北齐赵郡太守申穆的后代聚居此处有关)。
【编者注:近日我们将摘录《浩气长存》一书中申氏各文与宗亲们分享,若您喜欢请转发给朋友们传阅。】